“白露”时期的养生关键,集中于“滋阴润燥”。以下白露养生攻略“三字诀”,推荐给大家!
俗话说:春捂秋冻
白露过后,气温逐渐下降,感觉到寒冷。如果太早就穿上了厚衣服,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,低气温所带来的寒气就会透过毛孔进入到体内。所以,适当的“秋冻”可以提高抵抗力,但脚部、脐部和关节,一旦受凉,疾病也会随之而来。
不露脚:
依据中医学,脚为人的根。人体的12条经脉中有1/2都始于足部,根据“脚部汇集全身经络”的理论,加上还有有“寒从底来”、“人老脚先老”的说法。所以说,一旦脚部受凉等于整个身体受凉。
穿上袜子,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。还可以在睡前泡泡脚,既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也可以温和补肾气,不仅驱寒还有助于睡眠!
不露脐:
秋季由于转寒,是胃肠道疾病易多发的季节,例如:孩童的腹泻、成年人的肠胃炎、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,都源于肚脐受凉产生。
夜间睡觉尽量少开空调。吹风扇、空调时都要注意,不要对着脐部吹风。外出骑车时,不宜车速过快,以防病从“脐”入。
除了外部的保暖外,内部的保暖也同样多加注意。像海鲜之类的寒性食物,不宜多吃,以免脾胃受凉。
不露肩:
晚上睡觉时最好盖上稍厚的被褥,早晚外出时要带上一件外套。注意不要让膝关节受凉,已患有膝关节疼痛的人群在外需戴护膝,一旦出汗要及时擦干。
适当地锻炼身体,有助于预防、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,例如:游泳、散步、骑脚踏车等。
还可以食用米酒,米酒有“百药之长”的称号,味道甜淡适宜,深受大众喜爱。它可以强身健体、祛风通络,对腰酸背痛、关节炎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白露过后,昼夜温差差距较大。俗话说: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,气温下降速度加快,若不及时添加衣被,容易感冒。
我国很早以前就有“薄衣御寒”养生法,明确指出“薄衣之法,当从秋习之”。也就是说,秋天不要太快的添加衣服。
因为秋冬之后,天气变凉,人的毛孔要闭起来预防着凉,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,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,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。
睡不贪凉:
晚间作息要按照“秋三月……早卧早起”的原则,应当保持充足的睡眠,晚上尽量保证在10点前入睡。
晚上睡觉时,注意别蹬被子了,空调温度调高或风扇吹风时间缩短,如要开窗,不要开得太大,避免寒风入侵身体。
白露时节,秋气肃杀,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易使人情绪波动。故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,保持神志安宁而平和,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
同时,中医认为,笑能宣发肺气,调节人体机能,消除疲劳,恢复体力;还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,呼出浊气,加速血脉运行,使心肺的气血调和。所以,萧索之秋,宁神定志保持微笑很关键!
学会闭目养心:
在日常诸事纷扰、头昏脑胀时,找清静之地,正襟危坐或打坐,双目闭合,眼睑下沉,调匀呼吸,意守丹田。良久则头脑清醒,心平气和,心静如水,烦恼渐渐消失,进入静谧祥和状态,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,心理平衡,情绪愉悦,头脑清晰,浑身轻松。
忧郁悲伤,失望空虚、心烦意乱时,退避静舍,闭目独坐,尽量默忆,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.即会觉得心神平衡,悲伤颂乱之情蔚会诼渐消失。
白露过后,肾开始收纳阳气,应补养肾气。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准备好,到冬天就会没有充足的气血来御寒,就会有患上关节炎、风湿病的隐患。
揉小腿:
小腿的后方分别布有膀胱经和肾经,肾和膀胱相关联,想要补肾,首先就要揉小腿内侧。
方法:坐在椅上,把小腿后方的肌肉往前翻,重复翻揉。每条腿揉捏5-10分钟,感到发热即可,左右腿交替。
这个动作,达到了按摩肾经的功效。
抬脚跟:
位于脚底处的一个重要穴位是”涌泉穴“,它也是肾经的开头穴。
方法:把身体摆正,在椅子上坐直,把手随意的放在膝盖处,按照:抬教跟→放脚跟→抬教跟→放脚跟的步骤,重复进行,这个动作,可以拉伸到脚底的肾经,进而涌泉穴受到刺激。
做这个动作时,可以选择两只腿一起运动,也可以选择先动一条腿再另一条腿,重复进行。
敲脚踝:
它是补肾最大的穴位,肾阴虚、肾阳虚都可调节。”太溪穴“位于脚踝的内侧,处于内踝后面和跟、筋腱的凹处,揉按时有轻微的胀痛感。这个穴位能调节肾阴虚、肾阳虚,也是补肾穴位中最大的穴位。
方法:做完上一个动作后,用脚跟去碰敲太溪,两只脚反复交替进行,起到按摩太溪的效果。
泡脚脚:
准备好温热水,将水没过脚踝即可。泡15-20分钟,身体感到微微发热,即到最佳状态。
还可以进行两个动作:两搓(搓腰+措耳)
手搓后腰:两只手掌在腰后部上下搓50下,可以达到补肾壮腰、加固元气的作用。还可以防治缓解久坐导致的腰酸疼痛。当鼻子不通气时,做此动作可气血通畅。
揉耳朵:
「肾开窍于耳」,用大拇指和食指,捏住耳朵外廓,进行揉搓,将其搓热、搓红,起到补养肾气的功能。
白露后,注意润燥秋燥是秋天的主旋律,人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,以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燥征。而选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,
如人参、沙参等,饮食多吃梨、龙眼、银耳、芹菜、沙参、玉竹、杏仁、百合等润燥之品,对缓解秋燥有一定的帮助。这里尤其推荐吃龙眼。
俗话说,北人参南桂圆,桂圆即龙眼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食品以荔枝为贵,而资益则龙眼为良。盖荔枝性热,而龙眼性和平也。”也就是说,龙眼是补气血、补益心脾、助眠安神的佳品,虽然不如荔枝肉肥厚,但至少它性平,用它润燥之余,还不用担心上火。即使是南方比较热的天气,也可以适当吃些龙眼,以润秋燥。
除了生吃,还可以将龙眼做成甜品,如简单的龙眼煮蛋;或者是将龙眼用作汤料,如乌鸡龙眼红枣汤等。不喜欢煲汤的话,直接丢龙眼肉去泡养生酒也可,秋季泡一坛,冬春季慢慢喝。